获奖作品选登11号 充满虚假和谎言的世界真的会好吗?

       获奖作品11号,作者ynt532   非常感谢他的投稿,作者是一名教师,教师跟医生一样,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作者从职业的角度,让我们了解这个职业,这个我们每一个人曾经了解的职业,他们的工作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从懵懂无知,到满腹经纶,我们从小到大对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充满了敬意,但是近些年来,教师经常会陷入风口浪尖,他们的言行,他们的工作,都曾经被口伐笔诛。我们不了解教师背后的辛酸,不了解他们工作背后的故事,幸好有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一名教师的内心,他们不常吐露的心酸!恭喜作者获得四九送出的奖品,同时也会获得邀请码一枚,助他上岸,希望他能够在工作之余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文章!
充满虚假和谎言的世界真的会好吗?
       我是中部省份小县城的一名教师,按照传统说法是早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即将步入不惑阶段,但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困惑不仅没有减少了反而更多了。下面我谈谈身边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一、前途渺茫的中职教育
说到教育人们往往会批评其中的乱象,如班主任吃拿卡要、任课老师要学生上自己的辅导班等等。这些现象对于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不是因为我们的老师道德水准高人一筹,而是因为我们学校是中职学校,没有几个学生是自愿前来就读的。学生都是老师们跑到家里求爷爷告奶奶请来的。也不是我们的老师都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有教无类教育理念,而是迫于招生任务的压力。学校每年都会给老师们分派招生任务,完成了有奖励,完不成要重罚的。
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家长是不可能给老师送礼的,老师也不可能吃拿卡要。招来的学生基础差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差,大多缺少学习欲望,上课讲的都没人愿意听,更不要说开辅导班收费了?生源质量问题带来的是管理和教学上的难度。学生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按倒葫芦起了瓢,警车进校园已经是新常态,见怪不怪了。某领导在班主任会上对学生谈恋爱公然持肯定态度,理由是可以减少学生流失。教学上,老师精心准备的内容基本没有人听,久而久之老师们也就随便应付,反正现在社会劳动力缺乏,学生毕业不愁安排不了工作。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一年补助两千元还免学费,然而,招生难还是中职学校的共性问题。考高中,上大学,才是正路,上职业学校是实在没地方去了的最后选择,这是社会的普遍认识。在县城里同样是教师,普通中学老师的地位最高、收入也最高,其次是小学和幼儿园老师,相比之下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最低,当然收入也是最低的(同等职称和工作年限下的比较)。我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职业学校的老师。尽管校领导开会吹得震天响,学校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跨越性成就,但是没有好的生源空有硬件,我眼中的中职教育前途实在渺茫。
二、如同儿戏的函授答辩
几天前我代替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的朋友参加了一场函授论文答辩。尽管朋友一再强调答辩只是走个形式,人去了就行,不用担心,但我毕竟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心里很是不安,生怕出了岔子,愧对了朋友的重托。事实上确实和我朋友所说一样,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我带着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的论文到了指定的答辩地点。教室里的墙上贴着“某某学院某某教学点答辩”的横幅,看样子很是严肃正规。我大学毕业时的论文会在答辩前一周上交,以供评审老师阅读。因为长达几十页的论文不认真阅读就想针对性地提出几个有难度的问题还是不容易的。然而本科函授论文的提交是在答辩开始前几分钟进行的。
参加答辩的有五十三人,我恰恰排在了五十一位,不得不等到最后,从而有幸目睹了答辩的整个过程。从上午九点开始到十一点十分左右,此教学点的函授本科答辩已经全部结束。一百三十多分钟时间完成五十三人的论文答辩,平均每人用时不到三分钟。当场草草的看论文,怎么可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不到三分钟的时间,答辩者怎么可能把论文解释清楚?
答辩的流程是先让答辩者简述论文的内容,然后专家提问几个问题。后来看时间不够用了,就加快进度,有的答辩者只是念念摘要就算过了,有的摘要也不需要念,专家就论文问一个小问题,答辩者只需念一下对应标题下的几句话就算过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位专家竟然把常见的成语念错了。有位答辩者阐述的是如何解决金融危机。教授评价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重点来了,注意这个成语的第二个字,教授的念法是九,而不是珍,并且连续说了两次,可见绝对不是口误。看来这位教授平时是不看后宫争斗剧的,不知道鸩酒赐死是妃子们常见的死亡方式之一。
云南省长竟然不知道云南的简称,把“滇”读成了“镇”;北大百廿年校庆上发言的北大校长“浩鹄”不分。当然最大的笑话还是面对国际友人把“宽农”读成了“宽衣”。这都是有博士头衔的大人物,水平也不过如此。当然他们的博士头衔是怎么来的,其中的水分占有几成,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的。在此前提下,饮九止渴也不算过分。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论文答辩竟然是走过场,如同儿戏。我觉得我所亲历的应该不是个案,这很能反映出我国当前函授的水平。无怪乎社会对函授文凭持轻视态度了。的确,其中的含金量基本为零。
三、泛滥成灾的职称论文
评职称要求有论文发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职称论文早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写发一条龙服务。原来发表文章还能拿到稿费,现在反过来了,发文章需要交版面费。有部分老师可能不擅长把教学心得转化为文字表述,只能请人代写。据我所知身边的老师们发表论文基本都不是自己写的,身边有人专门做论文代写代发,生意好得不得了,毕竟市场需求极大。
现在的职称论文要求网上检索,各类职称评定要求的网站不一样。中职学校要求文章必须能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三个学术网站上检索到。那么多的论文是怎么写出来,并且能通过网站的查重审核的?其中的方法我略知一二。论文发表是有要求的,其中最关键的指标不是你的论文观点如何,也不是你的研究方法如何,而是查重率。只要查重率低于规定的比例就可以了。说到这里,论文查重也是一大笔生意,看看,中国知网上论文查重的价格就知道,这钱赚得有多利索。
写手们的任务量很大,每篇文章不可能都是自己精心构思,限量原创。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过查重的方法很多。按照层次不同我把它分为低中高三种做法。低级做法是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把原来的词语换个近义词说法,或者颠倒语序,这样在检测的时候就不会认定是抄袭的了,查重率就会下降。中级的做法是博采众家之长,下载多篇文章,有机地组合起来。经过取舍,集大成者,这样处理后查重率也会降低。据说最高级的做法是借助于在线翻译,先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二次翻译之后再把机器翻译不通顺的句子理顺,文章大致意思不变,但用词用句面目全非。如此,查重就轻松过关了。之前有个笑话,某大学教授的历史书中多次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常凯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常凯申是谁呢?原来一般人都叫他蒋介石。我估计这就是机器翻译后没有仔细检查闹出的笑话。
有人说中国的论文百分之九十都是文字垃圾,这话我不赞同,我要说的是:中国的论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字垃圾。泛滥成灾的职称论文,哪里有一点价值可言,纯粹是文字垃圾。
四、麻木自私的知识分子
教师群体毫无疑问在知识分子的行列,应该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妙手著文章的奋进感。遗憾的是我看到的不是这样,蝇营狗苟,为了名利丑态百出。他们不是知识分子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以我校为例,校领导们高高在上不用签到,但是其他人不仅要纸上签到还要刷脸按指纹,美其名曰双重签到。中央三令五申反对四风,可校领导们公然吃小灶,在众目睽睽之下,几个人在雅间里胡吃海喝,巡视组已经指出此问题,依然如故。现在国家规定中职学校教师可以评正高级讲师,相当于教授,但实际上普通教师的最高职称到高级讲师(相当于副教授)就到此为止了,几年来评上教授的毫无例外的都是一节课也没有上过的校领导。
种种不合理现象,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谁也不愿意出面点名这些破坏规则的做法,于是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表面上对领导恭恭敬敬无比尊重,背后却对他们无限鄙视痛恨无比。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样,纸上的文件和实际的做法也不一样,这就是目前尴尬无比的现实。当然,现在的我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挑战不合理的规矩,结果被现实狠狠的刺痛。人的成长以失去棱角为代价,变得圆滑世故,真是莫大的悲哀!
一百年前,投湖自尽前的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肯定地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充满虚假和谎言的世界真的会好吗?也许梦里会好吧!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发布者:四九巡城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ad49.com/archives/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8年6月6日 下午8:12
下一篇 2018年6月6日 下午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