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的饥饿记忆

前些日子我岳母带孩子回乡下老家待了两天。城里的孩子,到了乡下很多东西没见过,好多事物都稀奇。在她的印象中做饭应该是电饭锅,炒菜应该用炒勺,可是到了乡下看到了一米直径的大锅以后属实吓到了她,而且这锅不但用来做饭,还用来炒菜,黑乎乎的大锅,上下翻飞的锅铲,跳动的火苗,带着烟火味的厨房,这些都是她没见过的,院子里的黄瓜架,豆角架,通红的洋柿子,茁壮的大葱,让她待在园子里流连忘返,一会摘个西红柿,一会摘个黄瓜,美其名曰要帮姥姥干活,其实倒忙没少帮,胳膊上,大腿上被蚊虫叮咬的包回到家一直到开学都没下去,让她妈妈很是心疼。
hToJFx.jpg

招待她的乡下亲戚给她做了一个酱油茴香黄豆,让她印象深刻,回来的时候特意偷偷告诉姥姥一定要带回来点慢慢吃,老家的亲戚好的没有,这个小小要求到是没必要客气,完美地满足了她,给她做了一罐头瓶子,她自己捧回来了。到家了以后,像是献宝一样的把这罐子茴香黄豆推荐给了我。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我还记得我母亲经常做给我吃。先把黄豆炒熟,然后趁热放酱油,放葱花,那会也没别的调料放,不像现在还在放点香油,放蚝油什么的,这就齐活了,然后等酱油把豆子泡软放点茴香进去就可以吃了,带着浓浓的酱香味道的茴香酱油黄豆打发了不少缺吃食的岁月。
hToUSO.jpg

现在的孩子真的什么都不缺,我是70后,仅仅算是赶上了挨饿的尾巴,小时候确实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困难时期。东北这地方夏天好过,随便种点什么都能把日子过了,但是到了冬天就难熬了。首先青菜的问题就很难解决。我印象中我小时候每到秋天的时候我父母都要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先是在房前晾晒,然后再把不像样的叶子摘掉,收拾好了以后把大白菜搬进地窖里面,那时候住平房,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地窖用来储藏冬菜,住楼房的就把冬菜放在楼道里堆得老高,仅仅留一条过道走人,有白菜,有萝卜,还有土豆,条件好的还会买点苹果一起储藏。
hToYY6.jpg

那个时候冬季我们这的菜市场基本就停了,偶尔有摆摊的卖点冻鱼什么的,青菜没有,我记忆中只有一个卖豆芽的老太太,无论冬夏都在菜市场坚守,哪怕只有她一个人。虽然大家过冬准备的都很充分,但是还是会有突发状况,比如有一年冬天特别的冷,我家地窖里面的菜就被冻坏了,大白菜只要一上冻就坏了,吃不了了。好歹有点萝卜埋在比较深的土里,我记得那段时间我们家上顿萝卜,下顿萝卜,我直到现在都不爱吃萝卜,就是那会烙下的病根,闻到萝卜的味道,就犯恶心。
hTotfK.jpg

好不容易熬到开春了,阳面背风的地里开始有点曲麻菜,婆婆丁啥的,算是吃到点绿叶蔬菜了。那时候除了前面说的茴香黄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道汤,让我记忆很深。那时候家家都吃荤油,就是买猪肉时候的肥肉熬的大油,有时候赶上家里没啥吃的,我母亲烧点水,放到一个大碗里,挖上一勺子大油放里面,在弄点葱花,放少许盐,这就算是一道香味扑鼻的快餐汤了,做点米饭泡饭吃,填饱肚子。
hToalD.jpg

那个时候不光是我家这样,其他家庭也基本都这样。甭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过日子都差不多。我记得我有个同学,他父亲那时候就是副处级的领导。他们家也有一道混日子的名菜。酱油炒饭。真的是实实在在的酱油炒饭,大米饭里面放点酱油,弄出颜色来,炒热了放点葱花就吃,不像现在的高配版酱油炒饭,火腿丁,鸡蛋,各种调料弄得色香味俱全的。他家这道酱油炒饭色香味一样不具备,我去他家时候他还亲自给我做过,不过那时候真的啥也不挑,有的吃就行,吃饱了就能疯玩一整天。
hTowOH.jpg

正是因为小时候曾经挨过饿,有过饿肚子的经历,我现在的胃口被锻炼的超级好,我从不挑食,几乎没有不吃的的东西。除非是太个色的实物,有一次去云南,跟单位几个同事,看到有红烧四脚蛇这道菜,全单位没人敢于尝试,是我大着胆子伸出了第一筷子,吃的时候我尽量不去想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只是细细的品味,嗯!味道好极了。还有次去山东,第一次吃知了猴,嘎嘣脆,第一次吃就爱上了。
hTod6e.jpg

我女儿今年十岁,挑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任何美食吃不上三顿就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吃一口就不吃了。我跟媳妇说,这孩子就是欠饿,我跟媳妇商量好几次了,把家里的乱七八糟吃的都扔了,饿上几天,板一板她这毛病,可是媳妇感觉我有点小题大做,长大慢慢就好了。我更多的倒不是怕她挨饿,主要是看她这不吃那不吃的来气。还有的时候看她吃饭吃不干净,桌子上掉饭粒也生气,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小时候因为剩饭碗,因为掉饭粒被父母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所以每次去爷爷奶奶家我都告诉她,吃多少提前说,盛多少就吃多少,不许剩饭,不许掉饭粒,以免爷爷不高兴,但是我发现我的担心有点多余,爷爷根本不在乎他孙女剩饭碗掉饭粒的事,似乎他孙女干啥都可以,老人家已经忘记了当年是如何教育我的了。但我不能不管,教育孩子从小事抓起,不能纵容她浪费,得让她知道一食一饭来之不易。
hToBmd.jpg
日子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好,老黄历有的时候也得翻翻,倒不至于抓着传统的东西不放,但是至少把好传统保留传承下去,一味地溺爱孩子不行,当然一味地强调我当年是如何挨饿的也不行,得让孩子懂得父辈当年的环境,也得让她知道今天该如何适应。今天的社会是他们的社会,人这一辈一辈的传承下去,作为父辈更多的是让她了解过去,让她吸取经验,让她学会做人。不要第一步就走错了,或者说不敢走出第一步。人终究得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但是一个人需要掌握一门能够在这社会上立足的本事,而不是被社会翻来覆去毒打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就很悲催了。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发布者:四九巡城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ad49.com/archives/7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9月6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1年9月10日 上午7: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