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是Erling Persson于1947年在瑞典创立的服饰品牌。如今,H&M在全世界1500 多个专卖店销售服装、配饰与化妆品,H&M横扫欧洲街头,得力于公司兼顾流行、品质及价格的三合一哲学,以及积极扩张的政策。位于瑞典市Stora Gatan大街的老H&M店是世界上第一家H&M专卖店。H&M品牌名是由“Hennes” (瑞典语中“她”的意思) 女装与“Mauritz”男装品牌合并,各取第一个字母而成“H&M”。来自瑞典的连锁服饰店Hennes & Mauritz(H&M)的名字,在亚洲或许很少被提及,但是在欧洲却是名气不小。以销售量为衡量标准,H&M是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即使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业绩仍持续上升。2018年12月,H&M入围2018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83。
近日,HM集团发布的一份声明引发关注。这份声明称禁止与新疆地区的服装厂合作,并取消采购产品,引起网友热议。随后,相关部门点名HM,称其“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现在,“HM拒绝新疆棉花”一事持续发酵。有网友已经注意到,京东已火速下架了相关品牌的专营店。同样,目前淘宝、天猫也已经搜索不到HM相关的信息,HM和H&M关键词都没找到搜索结果。作为HM大中华区男装代言人,黄轩通过工作室发布声明,称与HM品牌已无合作;宋茜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宋茜与HM品牌目前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辣目洋子方面也发出严正声明,称目前与HM品牌已经没有了合作,反应相当迅速。
说心里话,我这个土鳖第一次听到HM这个品牌,也从来没有穿过这个品牌的衣服。要不是上网查了一下,我还真不知道这是个大牌子,这可能跟我不大上商场有关系,另外我的衣服多数都是四九嫂一手安排,我自己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穿什么尺码的衣服裤子,而四九嫂却知道的一清二楚,有时候我也上网挑衣服,看到自认为不错的,最后也得四九嫂定夺,因为要是让我自己拿主意会变得异常麻烦,很有可能衣服袖子到胳膊肘,裤子只到膝盖,所以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被安排,乐得省心。
新疆的棉花被抵制,原因是国外认为咱们强制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去地里摘棉花,这也不是啥新闻了,挺长时间以来一直有这方面的谣言,我是打心眼里不信的,不信的原因是我了解新疆的棉花是如何摘取的。那还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在天津上学的死党,他们学校有几个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同学,上学期放假的时候他带着来到我们这里,我穷尽所有好吃好喝一通招待,不会喝酒的我舍命陪君子,跟这几位新疆同学建立起了相当深厚的友谊,这几个新疆同学热情邀请我跟我死党在下一个暑假一起去新疆游玩。所以有了那次新疆之行。
到了暑假放假前期,我死党让我准备好出行的一切,买好了车票,跟家里打好招呼,我从我们学校出发去天津会齐他们几个,然后踏上了新疆之旅。那时候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能有这么一趟旅行已经相当不容易,不可能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坐飞机这种高级享受上面。我们做的硬座,不过因为买的始发站有座。大家想象一下一群大学生热火朝天的一起出去旅游的感觉,大家都相当的兴奋。
对于第一次进入新疆的我,新疆的景色确实惊艳到我,新疆的几个同学带着我们吃喝玩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第一次看到了棉花地,在辽西南长大的我真的不了解棉花是如何生长,如何采摘的。在塔里木游玩的过程我了解到了棉花的生长过程,以及采摘过程。我们去的时候不久就赶上棉花采摘季,大批的河南籍,山东籍,陕西籍,四川籍的农民工去新疆专门挣棉花采摘季的工钱,他们坐着火车,甚至当地为了尽快采收当季的棉花,会包飞机接送农民工。
那个时候采收棉花真的全手工,一朵一朵的采摘下来,一眼望不到头的棉花地,上面一朵朵的棉花,就像一个棉花的海洋,采摘工人站成一排,每个人胸前一个装棉花的布袋,弯着腰,双手飞快的摘取棉花,据说高手一天能摘一百多公斤,熟练工一天七八十公斤,慢的也就是三四十公斤的样子吧,因为棉花地实在太多,不但需要外来民工支援,当地的学生在棉花采摘季也会投入到棉花采摘工作中,我到新疆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到棉花地里干活采摘棉花,工钱跟农民工一样多。采摘下来的棉花由收购部门直接检斤收取,洁白的棉花换来花花绿绿的票子,然后人们再去消费,而那些外地来的农民工每年都会成帮结伙的来到新疆挣这份棉花采收的工钱,收入不菲,各取所需。
至于说强迫少数民族摘棉花,我个人觉得根本不可能,那个时候没有,现在更不可能有。而且我听说现在很多都是大型机械采收,效率高,采收快,越来越少人去新疆挣这份钱了,放着又快又好的机械采收不用,让少数民族去手工采收,这可能是把我们中国还放在以前那种一穷二白的国情时候,他们不知道我们现在发展的有多快,别说是棉花采收,就是茶叶,稻田,高粱玉米这些还有多少是人工采收的呢?作为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我,非常了解现在农业的发展状况。
我生长在辽宁盘锦,这里有苇田105万亩,是世界第一大苇田,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芦苇作为一年一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会极大的降低造纸对木本植物的利用率,是环保的造纸材料。105万亩的苇田是什么概念?一眼望不到头的苇海,随着风苇浪翻滚,蔚为壮观。我们这里的芦苇长得又高又壮,粗壮如拇指般,能长到三四米高,跟我们通常印象中小河边,野地生长的低矮小棵芦苇有很大不同。
跟新疆一样,我们这里芦苇采收也需要大量外来农民工支援,一般在每年的冬季上冻后,因为芦苇生长在沼泽地里,不上冻没有任何车辆跟人可以在沼泽地里通行。每年到采收芦苇的季节,大量的外地农民工来到我们这里,有的时候为了加快进度,我们这里的农场召集社会上的车辆去农民工当地去接送,浩浩荡荡的几十台大客车拉着他们来到我们这里,投入到芦苇的采收工作中,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挥舞着镰刀把芦苇放倒,然后在捆成捆,剁成剁,等着卡车装车拉到集中地,然后造纸厂过来收购。
干活的农民工在这大概一个月的采收季中能挣到高于平时几个月的工资,付出了辛苦,得到了金钱的回报。这里面既没有强迫也没有虐待的事情,完全是自愿而来,在农民工当地为了这个采收季大家都很踊跃,好多时候因为需要的人员够了,没来的人还会很失望。
现在这种情况也很少见了,因为我们这里也实现了机械化,每到采收季节,大型机械进入到芦苇荡中,收割,码垛,以前都是一捆一捆的,现在都是直接一次成型,变成了一个大方块,这样方便在车上码垛,可以拉得更多些,而机械化的采收更加快捷,以前一个月的采收季,现在不到半个月就完工了。农民工不需要在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来支援我们的芦苇采收了,这就是科技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了人工,带来了效率。
我不相信新疆会有强迫劳动这种事情,这不是几百年前,黑奴们坐着船被运到美洲去种甘蔗,收棉花,不干的话就不给饭吃,就被毒打,奴隶主们享受着黑奴辛苦劳动的果实,而黑奴们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这是新时代,是科技爆炸的年代,资本家都不会这么干了,难道我们会这么干么?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发布者:四九巡城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ad49.com/archives/7001.html